乳癌是台灣女性發生率第1位的癌症,發生高峰約在45至69歲之間。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,每年有超過15,000名婦女確診乳癌,相當於每天約有41位婦女聽到醫師宣判:「妳確診得了乳癌。」 ...
根據媒體報導指出,江守山醫師在「健康好生活」節目中詳細分享這起案例,他回憶表示,該名女患者在完成乳房切除、化療和電療後來到診所,表示擔心自己無法陪伴年幼的孩子長大。在這樣的情況下,江守山醫師建議該名患者必須要長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包括晚上關燈睡覺, ...
50歲的林小姐一年前確診乳癌第一期,經外科手術後持續接受化療並服用抗賀荷爾蒙藥物,身體卻開始出現潮熱盜汗等不適,不僅晚上不斷被熱醒,白天也因情緒暴躁讓工作受到影響,導致生活品質嚴重下降,因此到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門診求助。經問診,醫師診斷為因乳癌治療造 ...
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許雅婷醫師說明,雌激素的作用減少意味著女性逐漸進入類更年期狀態,所以乳癌病友在治療期間便容易出現潮熱盜汗、心悸胸悶、肌肉痠痛、睡眠障礙、焦慮煩躁、陰道乾澀、排尿困難等表現。
台灣一年四季都產白蘿蔔。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分享有位42歲女子罹患三陰性乳癌第3期,做完治療後,每天都吃白蘿蔔等十花科類蔬菜,至今19年癌症未復發,他指,白蘿蔔有助抑制乳癌等固體性腫瘤的癌細胞,但記得白蘿蔔切塊後,先靜置10分鐘,以利產生更多吲哚類、蘿蔔 ...
一名國小老師一向身體健康,卻在41歲那年確診為乳癌晚期,雖接受過許多治療,仍發生肺部、肝臟及骨頭多處癌轉移,並出現噁心、嘔吐等症狀,苦不堪言,使用「CDK4/6抑制劑」後,終於不再出現嘔吐副作用,而且此為口服藥物,不用頻繁回診,還能持續站在講台上授課 ...
乳癌自1994年起已是本港女性頭號癌症。香港乳癌基金會發表報告提到,初診擴散性乳癌患者近八成從未接受定期乳房檢查,逾四成從未接受任何乳房檢查,出現症狀拖延超過三個月才求診。基金會主席霍何綺華認為本港婦女乳健意識不足,建議港府仿傚台灣、韓國、美國等地推 ...
吴忻熹接受化疗后不只大量掉发,体重也下降了5公斤,但目前精神尚算不错,还笑说自己分分钟比很多人还健康。(取自网络)(香港29日讯)49岁前港姐季军吴忻熹(前名吴文忻)早前自曝乳癌复发,并扩散至淋巴腺。虽然接受化疗后大量脱发而理光头,但她以乐观态度抗癌 ...
乳癌患者持續上升,單單2021年新增的入侵性乳癌就有5,565宗,當中有近1成屬第4期癌症。而乳癌資料庫今日發布第16期報告指出,有6至8成患者在無意中自我檢查時發現患癌,當中有9成患者發現無痛腫塊。發現相關症狀後,於一個月內求診的患者,有8成4為乳 ...
根據乳癌病友協會今年初調查結果,93%乳癌病友認同將乳癌篩檢調整為「差額負擔」,自由選擇適合的方案進行篩檢,且90%民眾認同乳癌篩檢的重要性,卻有46%女性認為,若未達公費補助年齡門檻,就不願意接受篩檢。
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(TBCA)今(25日)於感恩餐會中分享今年的倡議成果,並宣布將於10月20日(週日)在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辦「2024點亮雙色粉紅絲帶-定期乳篩,健康愛i閃耀」乳癌防治園遊會。協會理事長黃淑芳強調,今年是協會第21年舉辦這項活動,除 ...
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於年度感恩餐會分享2024倡議成果,也為10月20日(週日)將於國父紀念館舉辦的「2024點亮雙色粉紅絲帶-定期乳篩,健康愛i閃耀」乳癌防治園遊會進行暖身。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黃淑芳表示,今年是協會第21年舉辦點亮雙色粉紅絲帶活動, ...